庄子最让世人铭记的句子是什么呢
经典名言
庄子-逍遥游
1. 大知闲闲,小知间间;大言炎炎,小言詹詹。《庄子·齐物论》
【翻译】最有智慧的人,总会表现出豁达大度之态;小有才气的人,总爱为微小的是非而斤斤计较。合乎大道的言论,其势如燎原烈火,既美好又盛大,让人听了心悦诚服。那些耍小聪明的言论,琐琐碎碎,废话连篇。
2.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养生主》
【翻译】人生是有限的,但知识是无限的(没有边界的),用有限的人生追求无限的知识,是必然失败的。
3. 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庄子·逍遥游》
【翻译】如果水积的不深不厚,那么它就没有力量负载大船。从大舟与水的关系看,我们至少可以得到这样的启示:求大学问,干大事业,必须打下坚实、深厚的基础。
4. 相与于无相与,相为于无相为。《庄子·大宗师》
【翻译】相互结交在不结交之中,相互有为于无为之中。交友要达到相交出于无心,相助出于无为。这才是"莫逆之交"。
5. 庖人虽不治庖,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庄子·逍遥游》
【翻译】厨师虽然不做祭品,主持祭祀的司仪是不会越过摆设祭品的几案,代替厨师去做的。此谓尽管庖人不尽职,尸祝也不必超越自己祭神的职权范围代他行事。表现了庄子无为而治的思想,成语"越俎代庖"即由此而来。
6. 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庄子·养生主》
【翻译】以无厚入有隙,所以运作起来还是宽绰而有余地的。说明做事要“依乎天理”,“以无厚入有间”,这是庄子养生论的核心。同时说明了要认识自然规律,按自然规律办事。成语“目无全牛”、“游刃有余”这两条成语,都出自这里。
7. 以火救火,以水救水,名之曰益多。《庄子·人间世》
【翻译】用火来救火,用水来救水,这样做不但不能匡正,反而会增加(卫君的)过错。假借孔子教导颜回的话,来阐明一种处世之道。成语“以火救火”、“以水救水”出此。
8. 物无非彼,物无非是;自彼则不见,自知则知之。故曰:彼出于是,是亦因彼。《庄子·齐物论》
【翻译】世上一切事物,无不存在对立的另一面,无不存在对立的这一面。从另一面看不明白的,从这一面就可以看得明白些。所以说,彼出于此,此也离不开彼。即事物对立的两面,谁也离不开谁。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对立统一规律,是对形而上学和绝对论的否定。比德国物理学家爱因斯坦创立相对论早2400年。
9. 汝不知夫螳螂乎?怒其臂以当车辙,不知其不胜任也,是其才之美者也。《庄子·人间世》
【翻译】你不知道那个螳螂吗?舞起它那两把大刀式的胳臂,妄图挡住滚滚前进的车轮。它不了解自己的力量是根本无法胜任的,却自以为是地认为自己的本领很强大。成语“螳臂当车”的典故由此而来,用以比喻不自量力。
10. 山木自寇也,膏火自煎也,桂可食,故伐之;漆可用,故割之。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庄子·人间世》
【翻译】生长在山上的树木,因为自然的需要而被砍伐,膏脂因为能照明而被燃烧,桂树可以食用,所以被砍伐;漆可以使用,因而被割皮。人人都知道有用的用处,而不知道无用的用处。有用有为必有害,无用无为才是福。
11. 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乎江湖。《庄子·大宗师》
【翻译】天久旱无雨,河水干涸了。许多鱼被困在河中滩地上,它们亲密地互相依靠着,嘴巴一张一合地吐着唾沫,来润湿它们的身体(藉以延缓生命,等待大雨降临),倒不如在江湖里彼此相忘。这里暗喻世人应忘掉生死,而游于大道之乡。成语“相濡以沫”(也作“以沫相濡”)源出于此。
12. 不以物挫志。《庄子·天地》
【翻译】因外物而扰乱自己的心志(这样,德性就没有了)。不可玩物丧志。
13. 夫小惑易方,大惑易性。《庄子·骈拇》
【翻译】:小的迷惑可以使人弄错方向,大的迷惑能够使人丧失本性。说明纯正的人性就是人自然的本性,说明去除后天杂染,恢复本觉自性的重要性。
14. 孝子不谀其亲,忠臣不谄其君,臣、子之盛也。《庄子·天地》
【翻译】:孝顺的儿子不去巴结父母,贤良的忠臣不去奉承君主,这就是作贤臣、作孝子的最高境界了。叹世俗阿谀成风,叹世人大惑不可救,呼唤真正的孝子、贤臣。
15. 无为也,则用天下而有余;有为也,则为天下用而不足。《庄子·天道》
【翻译】:无为,就能够利用天下,而感到闲暇有余;有为,就被天下所利用,而感到急迫不足。
16. 夫鹄不日浴而白,乌不日黔而黑。《庄子·天运》
【翻译】:天鹅并不天天沐浴,而羽毛却是洁白的;乌鸦并不天天暴晒,而羽毛却是乌黑的。万物出自本性,不能强行改变。
17. 夫哀莫大于心死,而人死亦次之。《庄子·田子方》
【翻译】:最大的悲哀莫过于心如死灰,精神毁灭,而人的身体的死亡还是次要的。人是要有点精神的。
18. 臭腐复化为神奇,神奇复化为臭腐。故曰:"通天下一气耳。"《庄子·知北游》
【翻译】:人们都把自己喜欢的东西当作神奇,把自己厌恶的东西当作臭腐;然而臭腐可以变化为神奇,神奇也可以变化为臭腐。所以说:"整个天下不过是一种气罢了。"对立的事物可以互相转化。成语"化腐朽为神奇"源出于此。
19.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庄子·知北游》
【翻译】:天地有伟大的造化和功德而不言语,春夏秋冬四季有分明的规律而不议论,万物有自然形成的道理而不解说。办任何事都得遵循事物的发展规律。
20. 荃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荃;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庄子·外物》
【翻译】:竹笼是用来捕鱼的,有人捕到了鱼却忘了竹笼;兔网是用来捕兔的,有人捕到兔子却忘了兔网;语言是用来表达思想的,有人领会了思想却忘了语言。以鱼、兔喻意,以筌、蹄喻言。强调得鱼得兔是目的,筌、蹄只是达到目的的手段,形象地说明了“得意忘言”的合理性。"得鱼忘筌"这一成语便由此而来。
21. 知足者不以利自累也,审自得者失之而不惧,行修于内者无位而不怍。《庄子·让王》
【翻译】:知足的人,不为利禄而去奔波劳累;明白自得其乐的人,有所失也不感到忧惧;讲究内心道德修养的人,没有官位也不感到惭愧。知足自得,不逐名位才会超脱。
22. 大寒既至,霜雪既降,吾是以知松柏之茂也。《庄子·让王》
【翻译】:大寒季节到了,霜雪降临了,这时候更能显出松树和柏树的茂盛。“松柏之茂”喻君子品德高尚。
23. 一尺之捶,日取其半,万世不竭。《庄子·天下》
【翻译】:一尺长的鞭杖,每天截取一半,永远也截不完。物质可无限分割。
24. 有机械者必有机事,有机事者必有机心。机心存于胸中,则纯白不备,纯白不备,则神生不定;神生不定者,道之所不载也。《庄子·天地》
【翻译】:有了机械,就会产生机巧之事;有了机巧之事,就会产生机巧之心;机巧之心放在胸中,就会破坏纯白的品质。不具备纯白的品质,就会心神不定,心神不定的人,就会被道所抛弃。功利机巧的确是坏事害人的东西。
25. 狙公赋,曰:“朝三暮四。”众狙皆怒。曰:“然则朝四而暮三。”众狙皆悦。《庄子·齐物论》
【翻译】:有个养猴子的老人,把橡子分给猴子,对它们说:“早上给你们三升,晚上给你们四升,好么?”猴子们听了都发怒了。老人又说:“那就早上四升,晚上三升!”猴子们都高兴了。庄子用“名实未亏”的道理,来比喻未达道者不能忘怀是非。成语“朝三暮四”便出于此,比喻反复无常。
26. 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庄子·齐物论》
【翻译】:不知是庄周在梦里化成了蝴蝶呢,还是蝴蝶在梦里化成了庄周呢?庄子现身说法,认为梦与觉并无不同,都是道的物化现象。因此,若要齐同物论,就必须首先破除有我之见,而与万物混为一体。
27. 指穷于为薪,火传也,不知其尽也。《庄子·养生主》
【翻译】:脂膏烧完了,火种却流传下去,无穷无尽。此句以薪喻形,以火比喻精神。薪尽火传,是说形体虽死而精神永存。后以“薪尽火传”喻学业师徒相传。
28. 凫胫虽短,续之则忧;鹤胫虽长,断之则悲。《庄子·骈拇》
【翻译】:野鸭的腿虽短,如果给它接上一段,它就会痛苦;仙鹤的腿虽然长,如果给他截去一段,它就会悲伤。说明强以为之,必然造成不幸和痛苦。成语“鹤长凫短”、“断鹤续凫”都出自这里。
29. 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庄子·山木》
【翻译】:君子之间的交情,淡薄如水,而小人之间的交情,看上去甘甜如酒。真朋友不言利。
30. 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庄子·知北游》
【翻译】:人生在天地之间,就像透过缝隙看到白马飞驰而过,不过一瞬间罢了。成语“白驹过隙”出此。人生知促,切勿浪费。
31. 正获之问于监市履希也,每下愈况。《庄子·知北游》
【翻译】:有个名获的市官问屠夫关于检查大猪肥瘦的方法,(屠夫说),就是越往下腿踩就越明白。大道无所不在,越从低微的地方推求,就越能看出道的真实情况。“每下愈况”从宋代就有人误作“每况愈下”。章士钊在《甲寅》周刊上发表的《孤桐杂记》中,也同样用错,遭到鲁迅的奚落。现多作“每况愈下”,表示情况越来越坏。
32. 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逍遥游》
【翻译】:知识少的不了解知识多的,年寿短的,不了解年寿长的。
“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早晨生出晚上就死的菌和夏天出生秋天就死的昆虫因为年寿短而难以经历和知晓更多的事物。
33. 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逍遥游》
【翻译】:至人泯灭了物我的对立与区别,不再有“我”,神人听应自然,完全抛弃了“功业”的概念;圣人深明事理,完全抛弃了“声名”的桎梏。伟大的人不为自我、功业、声名所累。
34、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人间世》
【翻译】:人们都知道有用的用处,但不懂得无用本身的用处。
35. 何谓道?有天道,有人道。无为而尊者,天道也;有为而累者,人道也。主者,天道也;臣者,人道也。天道之与人道也,相去远矣,不可不察也。《在宥》
【翻译】:什么是道?有天道,有人道。无为而尊贵的,是天道;有为而劳累的,是人道。处于主宰地位的,是天道;臣于从属地位的,是人道。天道与人道之间相去甚远,不可以不明察。
36. 天地虽大,其化均也;万物虽多,其治一也;人卒虽众,其主君也。君原于德而成于天,故曰,玄古之君天下,无为也,天德而已矣。《天地》
【翻译】:天地虽然广大,其按自性运动变化却是相同的;万物虽然众多,其循性自得却是一样的;民众虽然众多,其主宰者只有君主。君主以德为本而顺天道无为而成功。所以说,远古之君治理天下,行无为而治,顺应天道自然而已。
37. 故曰,夫恬淡寂寞,虚无无为,此天地之平,而道德之质也。《刻意》
【翻译】:所以说,恬淡、寂寞、虚无无为,这是天地的本原和道德修养的极高境界。
38. 悲乐者,德之邪;喜怒者,道之过;好恶者,心之失。《刻意》
【翻译】:悲痛与欢乐,会使德性流于邪僻;流于喜怒,是用道超过了正常的范围;陷入好恶,会迷失心体之觉性。
39. 众人重利,廉士重名,贤人尚志,圣人贵精。《刻意》
【翻译】:多数人看重利,廉洁之士注重名声,贤人君子崇尚志向,圣人以造化万物的先天之精为贵。
40. 孔子曰:“……当尧舜之时而天下无穷人,非知得也;当桀纣之时而天下无通人,非知失也;时势适然。”《秋水》
【翻译】:处在尧舜时代,天下没有困穷之人,不是因为他们有智慧;处在桀纣时代,天下没有通达之人,不是因为他们没有智慧,一切都是时运造成的呀。
41. 髑髅曰:“死,无君于上,无臣于下;亦无四时之事,从然以天地为春秋,虽南面王乐,不能过也。”《至乐》
【翻译】:髑髅说:“死人的心中,没有君在上面,没有臣在下面,也没有一年四季的操劳之事,放纵自如与天地同在,即使南面为王的乐趣,也不能超过呵。”
42. 扁子曰:“……今汝饰知以惊愚,修身以明污,昭昭乎若揭日月而行民。……”《达生》
【翻译】:你修饰己智以惊醒愚昧,修养自身以显示别人卑污,光明炫赫的样子就象举着日月行走一样。
43. 士有道德不能行,惫也;衣弊履穿,贫也,非惫也,此所谓非遭时也。《山木》
【翻译】:志士有道德不得施行,是疲困;衣服破烂,鞋子磨穿,是贫穷,不是疲困,这是所谓没遭遇好世道。
44. 阳子曰:“弟子记之,行贤而去自贤之行,安往而不爱哉!“《山木》
【翻译】:阳朱说:“弟子们记住,品行贤德而又能去掉自以为贤的想法,哪里会不受爱戴呢!”
45. 黄帝曰:“……道不可致,德不可至。仁可为也,义可亏也,礼相伪也。”《知北游》
【翻译】:道是不能从外在获取的,德用是没有极限的。利他之仁可以去做,自己所树立之义(标准)是尅有损益的,礼只是道的一个外相的表现而已,是会随时代因缘变化的。
46.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圣人者,原天地之美而达万物之理。
【翻译】:天地有最大的美德而不言说,四时有明确的规律而不议论,万物有生成之理而不解说。圣人推究天地之美德而通达万物生成之理。
47. 形若槁骸,心若死灰,真其实知,不以故自持。
【翻译】:形体如同枯骨,心如同死灰,真正纯实之知,不坚持故见。
48. 不知乎?人谓我朱愚。知乎?反愁我躯。不仁,则害人;仁,则反愁我身。不义,则伤彼;义,则反愁我己。《庚桑楚》
【翻译】:不知道吗?人说我愚昧。知道真相吧,反而担心因知而感得生命危险。不行仁,便伤害他人;行仁,反而又忧虑自身的得失;不行义,他人会受损;行为刚直,也可能损害自己。
49. 荃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荃;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吾安得夫忘言之人而与之言哉!《外物》
【翻译】:竹笼是用来捕鱼的,捕到鱼就遗忘了竹笼;兔网是用来捕兔的,捕到兔就遗忘了兔网;语言是用来表达思想意识的,掌握了思想意识就忘了语言。我到哪里去寻找遗忘语言的人来和他交谈呢!
50. 名也者,相轧也;知也者,争之器。二者凶器,非所以尽行也。《人间世》
【翻译】:名是相互倾轧的原因;智是相互斗争的手段。两者是凶器,是不可以尽行的。
庄子中哪些比较哲理性的句子
1子于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论语》2我不杀伯仁,伯仁却因我而死3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雪莱4我思故我在----笛卡尔5存在即是合理----黑格尔6存在先于本质----萨特7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但丁8知识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高尔基9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8知识就是力量----培根9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陶渊明10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荀子11哪怕我死后洪水滔天----路易十五12我接到一座砖头的罗马,我留下了一座大理石的罗马----屋大维13人是万物的尺度----普罗泰格拉14我最大的智慧是知道自己一无所知----苏格拉底15万物即数----毕达哥拉斯16站得高,才有从高处落下的自由----泰勒斯17事情既然这样,就不会那样18认识你自己----德尔菲的铭言19人最大的敌人是自己20流水不腐,户枢不蠹21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王昌龄22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23有志者事竟成,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三千越甲可吞吴24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道德经》25你的苦难就像弹簧,你越是不怕它,它也越不堪一击26不要因为一次失败而永远放弃27我成功,是因为我站起比倒下多一次28不能改变环境。就要改变自己29适者生存----达尔文30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老子》31水能载舟,亦能覆舟----魏臻32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刘备33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孔子34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刘禹锡35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36事有轻重缓急37一次只作一件事38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辛弃疾39有意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40非曰风动,非曰云动,仁者心动----慧能41不成功变成仁42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 43坚持就是胜利44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45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46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庄子》47庖人虽不治疱,司祭不可越俎而代之48荆人得之,荆人遗之,又何索乎?
庄子的这小段话是啥意思寓意是什么
1、悲夫,百家往而不反,必不合矣!后世之学者,不幸不见天地之纯,古人之大体,道术将为天下裂。
夫:语气词,啊;反:通“返”;裂:分割、破坏
译文:可悲啊!诸家学派越走越远不能返归正道,必然不能合于古人的道术!后代的学者,实在是不幸不能见到自然纯真之美和古人道术的全貌,道术也就势必受到诸家学派的分割与破坏。
2、许多好的东西经过以讹传讹,到后来就变的面目不清了。
这段话是什么意思
这段话原文是出自《庄子·至乐》。庄子妻死,惠子吊之,庄子则方箕踞鼓盆而歌。惠子曰:“与人居,长子老身,死不哭亦足矣,又鼓盆而歌,不亦甚乎!”庄子曰:“不然。是其始死也,我独何能无概然!察其始而本无生,非徒无生也而本无形,非徒无形也而本无气。杂乎芒芴之间,变而有气,气变而有形,形变而有生,今又变而之死,是相与为春秋冬夏四时行也。人且偃然寝于巨室,而我噭噭然随而哭之,自以为不通乎命,故止也。”
译文:庄子的妻子死了,惠子(惠施)前往庄子家吊唁 ,只见庄子岔开两腿,像个簸箕似地坐在地上,一边敲打着瓦缶一边唱着歌。惠子说:“你的妻子和你一起生活,生儿育女直至衰老而死,身死你不哭泣也就算了,竟然敲着瓦缶唱歌,不觉得太过分了吗!”庄子说:“不对的,我妻子初死之时,我怎么能不感慨伤心呢!然而考察她开始原本就不曾出生,不仅不曾出生而且本来就不曾具有形体,不仅不曾具有形体而且原本就不曾形成气息。夹杂在恍恍惚惚的境域之中,变化而有了气息,气息变化而有了形体,形体变化而有了生命,如今变化又回到死亡,这就跟春夏秋冬四季运行一样。死去的那个人将她静静地寝卧在天地之间,而我却呜呜地随之而啼哭,自认为这是不能通达天命,于是就停止了哭泣。”
庄子“鼓盆而歌”是一则非常有名的典故,人们一直认为这表现了庄子旷达的人生境界,后人还将其改编为小说《庄子休鼓盆成大道》。
鼓盆而歌表示对生死的乐观态度,也表示丧妻的悲哀。
庄子妻子死了,庄子失去了相依为命的伴侣,亲人亦余悲戚,生者惟长歌当哭,安慰儿女鼓盆而歌。歌曰:“生死本有命,气形变化中。天地如巨室,歌哭作大通。” 再后来,庄子觉得自己真的要与造化者相游了,他的心情很平静。五十二篇古本《庄子》佚文说:庄周病剧,弟子对泣之。应曰: “我今死,则谁先?更百年生,则谁后?先不得免, 何贪于须臾?”
弟子们又想厚葬老师,庄子倒觉得难过了:弟子们在这关键时刻并没有勘破生死关。于是他说:“我以天地为棺椁,以日月为(陪葬的)美玉,以星辰为珍珠,天地用万物来为我送行,我的葬物还不齐备吗?” 弟子们不觉垂泪,说:“我们怕乌鸦和老鹰吃老师您的遗体。”庄子笑道:“天上有乌鸦和老鹰来吃,地上也有蝼蚁来吃啊,要是夺了前者的食物给后者享用,不是太偏颇了吗?”庄子终于悠然而去,很有诗意。 他不敬畏死,但没有随便活, 一生是那样的可贵。 他超越了死亡, 忘却生命,精神是那样的愉快。
《庄子》中关于文学理论的句子哪些
庄子(约前369-前286),战国中期哲学家,庄氏,名周,字子休(一作子沐),汉族,蒙(今安徽蒙城,又说河南商丘、山东东明)人。是我国先秦(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文学家。
庄子原系楚国公族,楚庄王后裔,后因乱迁至宋国,是道家学说的主要创始人。与道家始祖老子并称为“老庄”,他们的哲学思想体系,被思想学术界尊为“老庄哲学”,然文采更胜老子。代表作《庄子》被尊崇者演绎出多种版本,名篇有《逍遥游》、《齐物论》等,庄子主张“天人合一”和“清静无为”。
庄子的想象力极为丰富,语言运用自如,灵活多变,能把一些微妙难言的哲理说得引人入胜。他的作品被人称之为“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据传,又尝隐居南华山,故唐玄宗天宝初,诏封庄周为南华真人,称其著书《庄子》为《南华真经》。